当前位置:大雁养老机构平台>公众号文章>青春磁场重塑银发港湾:这群年轻人,正在把养老机构变成“青春乐园”
在传统认知中,养老行业似乎是 “暮气沉沉”的领域,但绿城康养的一群新生代院长们,正用他们的青春、专业与创新,为行业注入蓬勃生机。他们中有人是科班出身,有人因机缘踏入行业,但共同的是对长者的深情、对使命的坚守,以及用年轻视角重新定义养老服务的勇气。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优秀养老院院长应具备的品质,以及绿城康养如何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平台。绿城康养 集团的这 四位年轻院长 正在用他们行为诠释: 为什么青春与白发可以互相照亮 。
卿孟兰:“忘年交”的共情力
——从“00后孙辈视角”打开养老新可能
关键词:陪伴、倾听、创新
25
岁的卿孟兰
院长
拒绝被称作
“院长”,
她自称为
“养老打工人”她坦言,
在爷爷奶奶眼中,她是那个
“爱笑的小卿”,会蹲在轮椅旁听战争年代的故事,会记住李奶奶不吃香菜、王爷爷爱喝茉莉花茶的小细节。
卿院长的日常工作就是穿梭在走廊、活动室和长者的房间里,她对自己的工作考核标准是
“看到长者笑,她就知道做对了”。
她的
“年轻”不止于温情——她发现许多长者渴望被社会“重新看见”,于是大胆开设“银发直播间”,让长者对着镜头讲述人生智慧;策划“代际融合日”,邀请幼儿园孩子和长者一起做手工。一位奶奶在直播间里骄傲地说:“我这辈子第一次有粉丝!”
卿院长认为,不是她选择了养老,而是养老选择了她,是养老让她明白,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奔跑,而在于为更需要的人点亮一盏灯。在金华项目实习时,有位 58 岁偏瘫的童大哥,刚入住时整天不说话,拒绝康复训练。卿院长每天陪他聊天,帮他做手臂练习,三个月后,童大哥第一次对她笑了,说: " 小姑娘,谢谢你没放弃我。 " 那一刻,她突然懂了——养老不是‘伺候人’,而是用专业重启生命的尊严。
她的答案:
“养老不是单向的‘照顾’,而是双向的成长。当我用孙辈的心态去靠近他们,他们教会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
李云鹏:“螺丝钉”的专业力
——十年磨一剑的沉淀,诠释95后的蜕变
关键词:经验、细节、担当
95年的李云鹏 院长 的职业生涯从失能失智区的夜班护理开始。他曾为失智爷爷 “偷水果”的行为困惑,直到前辈教会他:“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行为背后,可能是对‘缺失安全感’的 表现,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措施来解决长者之间的矛盾 。 ”如今作为院长,他坚持“专业是底线”:带领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甚至亲手修理长者房间的故障设备。在厦门项目中,他既是“物业维修工”,又是“市场开拓员”,用多面手的能力 带领团队向前冲 。
李院长坦言,从照顾长者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他们带给我们的力量。他曾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位身患肺癌晚期的长者,当时医生开出不过两个月的
“最后通牒”,但爷爷精神力非常强大,入住项目后,每次参加活动都是第一个,每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都是愿意第一个尝试,每天还帮助我们工作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前后后就这样度过了近三年的岁月,爷爷的事迹让他感悟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院长说: “我相信每一位养老从业者都会有说不完的事迹,但我也同样希望在每一次事迹中,我们养老从业者也能够汲取养分,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
他的答案:
“养老行业没有‘小事’。一个松动的扶手、一顿不合口的饭菜,都可能击垮长者的尊严。专业,就是把这些‘小事’做到万无一失。”
刘瑛:“向日葵”的治愈力
——95后治愈大神,用康复训练重写生命的剧本
96年的刘瑛院长作为一名校招生加入绿城康养,从基层工作一直到如今成为项目的院长,绿城康养见证了她从一个青涩的小丫头蜕变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院长。
刘瑛
院长平时在院里就是
“开心果”的角色,长辈们看到她总是拉着她的手想和她唠唠嗑,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刘院长
的手机里
一直
存着一段视频:一位中风后坐轮椅入住的爷爷,在她
和院里同事
的陪伴下,从颤巍巍站立到拄拐行走,最后
也能在院里独自走路
。
每当她看到这些爷爷奶奶的时候,她都非常有感触。
她深谙
“康复不仅是身体训练,更是心理重建”,每天用
30
分钟听长者抱怨“腿像灌了铅”,再用
30
分钟带他们做趣味拉伸;将枯燥的复健动作编成“拍手歌”,让长者在笑声中坚持。她说:“看到他们眼里重新闪起光,我就知道——衰老从不是终点。”
她的答案:
“养老最动人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让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再试一次’。”
刘逢:“调解员”的洞察力
——从“被刁难”到被塞牛奶,展现90后的破局之道
关键词:沟通、韧性、破冰
90年的刘逢院长曾是一名军人,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选择了养老行业,从业至今已经十年,这十年从接触到熟悉到深入学习到一线管理,他深深地扎根在了这个行业,并爱上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教会了他如何践行孝道,如何直面生死,如何不忘初心,如何懂得感恩,这个行业成就了他。选择绿城康养是他觉得这是一家潜心做养老服务的优秀企业,十年如一日地脚踏实地的在做着养老服务的企业。
刘院长说: “他很享受与长者相处的时间,喜欢去观察和发现他们的变化。” 面对一位天天投诉 “饭菜差、环境糟”的五保长者,刘逢没有选择“按规矩办事”,而是泡了一壶茶,花三小时听长者抱怨。最终发现:长者的怒火源于一笔迟迟未发的政府补贴。他顶着烈日陪长者跑村部、递材料,两周后补贴到账,长者红着眼眶塞给他一箱牛奶:“以前觉得你们年轻人靠不住,是我错了。”如今,这位爷爷成了院里最积极的“活动委员”,逢人便夸:“我大孙儿靠谱!”( 刘院长是长者眼中的大孙儿)
他的答案:
“养老院的矛盾, 90% 背后藏着未被听见的孤独。解决它不需要大道理,只需要一句‘爷爷,我陪您去’。”
年轻人与养老行业的
“
双向治愈
”
在
绿城康养
,卿孟兰
院长
的
“
异想天开
”
会被认真讨论,李云鹏
院长
的
“
强迫症细节
”
被视为专业标杆,刘瑛
院长
的
“
复健游戏化
”
获得资源支持,刘逢
院长
的
“
陪跑式沟通
”
被写进培训手册。绿城康养相信:年轻人的活力不是养老行业的
“
调味剂
”
,而是重构服务逻辑的
“
核心引擎
”
。当
00
后开始为
90
岁长者策划电竞体验课,当长廊挂上爷爷奶奶的
“
人生漫画
”
,这群年轻人正用行动证明
——
最好的养老机构,从不让人感到
“
老去
”
。
养老机构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