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雁养老机构平台>公众号文章>青春养老人 | 翁玉茹:做好一名真诚的策划人
故事伊始
2018年三月,一位90后年轻人加入了养老行业,七年时光里,经历过焦头烂额,收到过长者的感谢,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刻,接到多次值班时凌晨的呼叫,感受过双向奔赴的感动,常常鼓励,也有内耗,在不断感悟和思考中成长,也在总经理张静兰耐心地传道、授业、解惑之下,从最初的懵懂新人,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养老工作者。目前主要负责院际活动策划、品牌宣传、志愿者管理、自媒体运营等工作。
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各种节日假期,大家翘首以盼的“盛事”,就到活动部最忙碌的时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为长者策划一场既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又让大家尽兴的高质量活动?
感受最多的是时间的紧迫感,资源的匮乏,和衔接丝滑零差错的压力,节目把控、设备租赁、物料制作、宣传推广、志愿者对接、对内统筹、对参与对象的交代,各种细节反复斟酌。也遇见活动前一天,受天气影响原定的场地不能使用,来不及消化,赶紧全盘重新调整,各方通知,各部门协调,迅速准备另一场地。结束后全面复盘,收集反馈以便未来活动的优化,更能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和坚持性,这些经历让我们愈加成熟和坚强。曲折过程之下,结果还是尽人意的,也力争做得更加锦上添花。
在养老行业,没有所谓的“爆款”和“流量”,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坚持,打造长者精神乐园,活动范围广,有日常活动,有教育课堂,有大型主题活动,有志愿活动……需关注“全人”概念,以人为本,从长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背景、心态等要素去思量,反复斟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以心换心的七年间,温热的瞬间也在记忆中不断累积,彭阿姨学会用智能手机后,第一个视频就打给了她;在院子里盛开的樱花树下,黄阿姨将一片花瓣放到了她的肩上;还记得管阿姨悄悄塞的一颗薄荷糖;每次大型活动时,所有部门几乎全员参与倾力合作,每次的外场活动,在每个人的汗水下搬动的200张椅子……
策划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除了执行细节,还得有内核依托——比如对受众群体审美的理解、对主题内涵的挖掘,基本的文史知识应用,比如对于各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如何更好融入活动中,使长者更有归属感。为了提升精神内核,增强知识储备,翁玉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文史类学科,并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的自学考试。工作之余,碎片时间阅读、压缩睡眠时间听课,整理笔记,最终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
(雁过留痕,心里常存)
这段经历不仅充实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到工作中,更让她相信持续的努力能带来真实的成长。
幸福的具象化
看见长辈第一次登台演出的勇气;
看见为了参与摄影比赛,长辈连续捕捉瞬间的专注;
看见长辈在运动会上反复训练力争最好的执着;
看见走秀的长辈们光彩熠熠,芳华再现;
看见怀旧集市中,鞭陀螺前沉思的长辈(后来他告诉我们是想到了童年时期因鞭陀螺而忘记回家吃饭的场景,往事的温度在当下重现)……
(双向奔赴的欢喜)
翁玉茹体会到策划这件平凡却闪光的点滴已经融入到长者的生活并带去了美好和希望,这份工作是在为银发岁月编织彩虹,以活动为线,真诚为针,将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色彩,一针一线地绣回长辈的生命里,相信这份美好终将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温暖如初。
也是长辈们用他们的故事教会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只要心里住着春天,生命的枝头便永远绽放希望。
在她心中,养老从不是暮色的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而她,愿永远做那个陪长辈们发现惊喜、重拾感动的人。未来,翁玉茹将继续以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位长者的需求,在九如城的繁枝里,在张静兰院长的浇灌下,用创意点亮长辈的生活,用专业守护长辈的热爱。
养老机构推荐
查看更多